福建金融特派员下基层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世界快看点
央广网 2023-05-12 17:51:34

“今年准备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正愁着资金还有缺口,刚好金融特派员上门服务,帮助我贷到了80万元,真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宁德市福鼎市溢香茗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先生激动地说道。“我们来到基层,就是用金融服务帮助大家,你们发展好了,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管阳镇金融特派员王其阳表示。


(资料图片)

金融干部赴福鼎市管阳镇茶企调研(央广网发 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供图)

这是宁德市200多名金融挂职干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特派”制度的缩影。自2020年5月以来,宁德市委组织部、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以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联合选派三批金融干部累计269人到126个乡镇(街道)挂职,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快推进金融产品供给和乡村发展需求无缝对接,助力宁德走好走实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当好政策对接“联络员” 在支持乡村振兴上找到切入点

“没想到白茶商标使用权也能贷到款,真是帮了我的大忙。”福鼎市陈先生是一家茶厂的负责人,由于生产线升级改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了解到该情况后,福鼎市桐城街道金融特派员蔡方庭向他推荐了“茶企贷”,并很快帮助其申请到了100万元周转资金。

据了解,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发挥跨部门“几家抬”工作合力,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下沉服务重心,根据县域地方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持续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科技、知识、人才“六下乡”,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金融服务,在全省59个县(市、区)打造一批叫得响、拿得出、可推广的县域特色信贷工作品牌。福鼎市金融特派员及时抢抓政策窗口,以推进“金融支持国家农业(白茶)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政策更好地在辖区落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3年3月末,福鼎市涉茶贷款余额51.24亿元,同比增长43.93%。

宁德市金融特派员发挥“金融系统员工”和“挂职乡镇干部”双重身份优势,以各镇村网点为主要阵地,精准对接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贷”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金融资源向基层倾斜配置。

当好支持三农“服务员” 在推进产品创新上找到着力点

霞浦县是南方海参主产区。“当时手头资金紧张,只有海参存货,没办法贷到款,现在银行有了‘海参质押贷’,用积存的海参贷到了260多万元,真是太方便了。”围江村海参养殖户苏先生感慨道。

2021年以来,宁德市创新开展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工作,紧盯特色农业产业资金需求,整合盘活渔排、农户茶园等生产要素,为闽东特色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霞浦县沙江镇金融特派员吕进修以此为契机,主动走访收集三沙镇有贷款需求的养殖户信息,积极探索可盘活的海上生产要素,帮助养殖户以手头上的海参存货或者渔排等农业设施为质押获得贷款,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发展产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民融资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金融干部赴霞浦县沙江镇摸排海参养殖户养殖情况(央广网发 人民银行宁德市中心支行供图)

据悉,宁德市已建成福建省首个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农村生产要素的“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抵押融资”。宁德市金融特派员立足当地特色产业,通过整合盘活生产要素,创新和推广“海参质押贷”“渔排养殖贷”“茶园契约贷”等生产要素产品,将金融“活水”持续引向农村。截至2023年3月末,宁德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累计融资13.01万笔,金额141.96亿元。

当好乡风文明“指导员” 在信用体系建设上找到突破点

针对农户的信贷需求,宁德市金融特派员以“整村推进、批量授信”模式为抓手,在挂职乡镇开展信用农户评定和金融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对获评信用户、信用村镇在贷款利率、授信额度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鼓励农户通过信用评定获得信用贷款进行融资,营造良好农村金融信用生态。

如何让普惠金融服务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蕉城区飞鸾镇金融特派员周芳表示,“乡村实体经济需要金融活水滋润。当初派我们来,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通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破解发展要素保障难题,优化营商环境。”

周芳在当地创新设立普惠金融工作站,在群众家门口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目前,飞鸾普惠金融工作站已升级为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可为当地村民提供创业就业信息咨询和创业就业金融服务。

据悉,宁德市金融特派员发挥日常走村入户的工作优势,上门为群众提供便捷式支付结算、理财保险等移动金融服务,同时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反假货币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200余场次,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得到群众广泛好评。

热门推荐

猜您喜欢